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2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本次會議對境外非政府組織管理法草案、野生動物保護法(修訂草案)等進行審議。其中在野生動物保護法方面,二審稿增加規(guī)定:禁止食用非法購買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及其制品。根據草案,違反上述規(guī)定的,可沒收野生動物及其制品、違法所得,并處罰款;構成犯罪的,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擬修法懲治好食“野味”的陋習
針對當前亂捕濫食野生動物時有發(fā)生的情況,25日提請審議的野生動物保護法(修訂草案)嚴格規(guī)范了食用野生動物及其制品行為,倡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草案二審稿增加規(guī)定:一是禁止生產、經營使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或者使用沒有合法來源證明的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二是禁止食用非法購買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及其制品。
根據草案,違反上述規(guī)定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可以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野生動物及其制品、違法所得,并處罰款;構成犯罪的,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中國代表何勇認為,這一條款與草案一審稿相比有明顯進步,體現了立法機關對好食“野味”這一陋習的懲治決心。
本月初,海南三亞水產碼頭發(fā)現百余條國家二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路氏雙髻鯊(俗稱錘頭鯊)被剁出售。海南省海洋與漁業(yè)科學院高級工程師吳鐘解表示,這種對瀕危保護動物公然出售的行為,說明漁民對物種“瀕危”的知曉度不高,保護意識較弱,與相關部門宣傳力度不夠也有關系。野生動物保護法如果增加相關規(guī)定,這些行為將屬違法,必將為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保護裝上法律的“牙齒”。
將從法律層面保障人們的公共文化需求
一年前曾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的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草案,25日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這意味著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和基本文化需求有望實現從行政性“維護”到法律“保障”的跨越;公共文化服務有望實現從可多可少、可急可緩的隨機狀態(tài)到標準化、均等化、專業(yè)化發(fā)展的跨越。
草案規(guī)定,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合理劃分公共文化服務的事權和支出責任,將公共文化服務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落實公共文化服務所需資金。
草案還明確,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并對國家鼓勵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出資興建、捐建公共文化設施,參與公共文化設施運營和管理,參與提供公共文化產品等做了具體規(guī)定,提出對社會資源進行整合,強調了推動公共文化設施運營和管理的社會化。
政府可根據需要征用民用運載工具
本次會議審議的國防交通法(草案)規(guī)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根據國防需要,可以依法征用民用運載工具、交通設施、交通物資等民用交通資源。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有接受依法征用民用交通資源的義務。
民用交通資源征用的組織實施和補償,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guī)執(zhí)行。
《草案》還規(guī)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防交通主管機構應當及時將掌握的民用運載工具基本情況通報有關軍事機關,并征求其貫徹國防要求的意見,提出需要貫徹國防要求的民用運載工具的具體項目。
對需要貫徹國防要求的民用運載工具的具體項目,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防交通主管機構會同本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交通主管部門,與有關公民和組織協商確定貫徹國防要求的具體事宜。
民用運載工具因貫徹國防要求增加的費用由國家承擔。有關部門應當對民用運載工具貫徹國防要求的順利實施予以支持和保障。
刪除境外非政府組織在境內聘人的限制性規(guī)定
近來,民政部陸續(xù)公布了幾批山寨社團和離岸社團名單,這也凸顯出對境外非政府組織在境內活動加強管理的必要性。本次審議的境外非政府組織管理法草案屬于三審稿,對二審稿作了修改完善,進一步明確法律調整范圍,對境外非政府組織在我國境內設立代表機構數量、駐在期限不再作限制,刪除招募志愿者和聘用工作人員等方面的限制性規(guī)定,適當簡化臨時活動辦理程序,增加加強日常監(jiān)管的具體內容。
另外,根據草案三審稿,公安機關可以“約談境外非政府組織代表機構的首席代表以及其他負責人”;公安機關認為備案的臨時活動有危害國家安全等情形的,“可以通過中方合作單位停止臨時活動”;對有顛覆國家政權、分裂國家等違法犯罪情形的境外非政府組織,“國務院公安部門可以將其列入不受歡迎的名單,不得在中國境內再設立代表機構或者開展臨時活動”。
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認為,草案經過兩次審議修改,已經比較成熟,建議提請本次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